爵士焦点男士修复膏
weige4812
酶制剂是一种通过特定加工工艺高效发挥催化反应能力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
酶制剂可分为单一酶制剂如纤维素酶、植酸酶等和复合酶制剂如硬脂酶等。
酶制剂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饲料养殖是增长最快,而且是最有潜力的一个领域。
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辅助畜禽消化自身不能消化的物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自身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植酸酶可以提高蛋鸡对矿物质的消化吸收率,达到短期内保持蛋鸡产蛋性能的作用。
在猪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以提高植源性饲料成分中磷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磷的排泄以及饲料成本。
玉米和小麦是肉鸡日粮中两种主要的能量饲料,但其中所含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会影响饲粮中蛋白质、脂质、淀粉等的消化吸收。
在饲粮中添加由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葡萄糖淀粉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可以有效提高肉鸡饲料中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降低饲料成本。
酶制剂还可以分解底物发挥抑菌杀菌的作用,抑制肠道病原菌的生长,调节肠道健康,提高畜禽免疫力。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补充溶菌酶,可以增加粪便中乳酸菌的数量,降低粪便评分和粪便大肠杆菌数量,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粪便菌群。
木聚糖酶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提高畜禽免疫力。
在玉米豆粕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增加盲肠短链脂肪酸水平,同时瘤胃球菌属、唾液乳杆菌、螺旋体科等有益菌群的丰度也明显增加。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有利于罗伊氏乳杆菌的定植,改善仔猪肠道机械屏障、免疫屏障以及微生物屏障,提高肠道免疫力。
酶制剂可破坏植物细胞壁,提高养分的消化吸收率。
另外,酶制剂中的非淀粉多糖酶与非淀粉多糖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酶的高度催化作用下使其逐步降解,使养分被释放并与消化酶充分结合,大大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
同时,补充内源酶能直接增强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反应,提高消化率和生产性能。
酶制剂还能直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消除病原菌的危害,调节肠道菌群,最终发挥肠道健康的维持作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学者就开始对饲粮中添加酶制剂以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展开研究。
1970年,美国科学家首先把微生物酶制剂加入到饲料中,至此出现了世界上首个商品化的饲用酶制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饲用酶制剂开始大量使用,且发展迅速。
酶制剂在我国饲料工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商业化的饲用酶制剂已有20多种。
据统计,我国2020年饲用酶制剂的产量约为22.82万吨,而2012年仅为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
饲用酶制剂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际使用中的环境温度、湿度以及酸碱度等都会使酶制剂的性质不够稳定,难以发挥最佳效果。
因此,未来应该对酶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剂型进行深入研究,开发稳定性强、适用范围广的酶制剂产品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活性物质。
极高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海洋天然产物结构的特殊性、生物活性的丰富性及化合物种类的多样性。
海洋活性物质主要包括脂质化合物、海洋多糖、海洋多肽、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等。
近年来,生物医学、材料学和农业领域对海洋活性物质的开发力度加大,为搜寻兽用新型替抗天然产物提供了契机。
从海洋微生物中分离到的活性物质萜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多糖、蛋白类、酶类及甙类等,很多被证实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
壳聚糖是虾蟹等海产品加工副产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能通过改善肌肉糖酵解代谢来提高热应激下黄羽肉鸡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
从不同海藻中提取的包括褐藻氨酸、褐藻胶、螺旋藻多糖和微藻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已逐步应用到制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
紫杉状海门冬是生长于低潮线下的礁石或珊瑚上的大型海藻,在奶牛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1%时,可显著减少甲烷生成。
当添加剂量大于等于2%时,可基本消除甲烷生成,同时对草料的发酵效率影响最小。
说明其在降低畜牧业碳排放中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海洋源真菌Stachybotrys sp.中分离出的化合物SCSIO 40434,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
丁内酯-Ⅰ是一种从珊瑚内生真菌Aspergilus terus C23-3中分离出的活性物质,可以通过TLR4/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IPEC-J2细胞炎性反应,同时上调紧密连接蛋白,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
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海洋生物具有特殊的化学物质和次级代谢产物,往往含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海洋次级代谢产物中大多含有的羟基和酮基,可有效防止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清除聚集的活性氧,增强畜禽抗氧化能力。
同时调控炎症相关信号通路,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刺激畜禽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免疫力,最终提高机体抗菌、抗病毒的能力。
在许多红色和绿色大型藻类中,多酚类物质与生物碱物质能很好的协同共存,能提取大量的天然抗氧化成分,这是它们抗氧化活性较高的原因之一,可以协同增强畜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20世纪末以来,海洋天然产物的研发速度显著加快。
每年发表的论文有500—600篇,发现新结构化合物1 000种左右,具有药用价值或药用的海洋生物已在1 000种以上,包括海洋中的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
依靠国家“蓝色粮仓”战略,海洋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
由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的壳聚糖目前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2亿元,我国人工培养的海藻年产量超过100万吨,野生海藻产量近亿吨,是非常丰富且廉价的海洋活性物质来源。
2014年,海洋生物医药产值为248亿元,2019年达443亿元。
其中,海洋活性物质开发的产业占比为1.2%,到2022年,占比达到1.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部分活性物质来源有限、价格昂贵,距离应用在兽药产业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加大对海洋活性物质的开发、优化提纯工艺及采用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突破药物合成的壁垒是海洋活性物质兽用化的发展方向。
抗生素过量或不规范使用导致的生态威胁巨大,寻求绿色无抗养殖的技术方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尽管替抗产品市场增长迅猛,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管理部门及行业从业人员正视问题,齐心协力,相向而行,以高度责任感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
在管理方面,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原料来源、配伍、适应症及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对益生菌、抗菌肽及酶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加工运输条件及使用频次做详细说明。
从研发角度,注重不同替抗产品的配合使用和精准添加技术方案研发,开发全流程的无抗养殖技术规范。
并从生产方法、工艺、作用机制和药理学过程进行联合攻关,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明晰使用的潜在风险。
从养殖端,要做到产品的科学选择和有序使用,探索适应本场的无抗养殖模式和技术规程,以实现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首次添加免费领取喷剂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