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爵士焦点男士修复膏

weige4812

中国酶制剂工业的先驱——无锡酶制剂厂的传奇故事

发布者:爵士焦点发布时间:2024-05-21访问量:150

江苏省无锡市通惠西路27号,一个很不起眼的门牌号,虽然大多数人并不清楚门内曾经发生过什么,但我们不能忘记,这里就是我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的摇篮,曾经生产出我国第一罐酶制剂产品的无锡酶制剂厂就诞生在这里。最近出版发行的《无锡工业企业发展亲历记》(1949-2019)一书刊登了的原无锡酶制剂厂工会主席华寿高(后担任无锡酶制剂厂合资组建的无锡星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及办公室主任、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的回忆录文稿,详细介绍了无锡酶制剂厂那些传奇故事,本文系华寿高文稿摘录内容。

酶是一种由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是一种蛋白质,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酶制剂制造企业所生产的数十个品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造(如黄酒、啤酒、味精等)、纺织、皮革、洗衣粉等行业,为下游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酶制剂作为21世纪生物工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开发空间和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我国酶制剂工业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62年3月,北京市纺织工业局和北京纺织工业研究所联合召开了“使用淀粉酶退浆经验交流会”。会议提出:国内在粘胶纤维及丝绸、棉布的退浆工艺中急需采用国外已经成熟的以细菌淀粉酶替代胰酶和碱法退浆的新工艺,以加速纺织工业的发展。会议以后,轻工业部委托江苏省轻化工业厅科学研究所,利用北京纺织工业研究所分离出的枯草杆菌BF7658菌种进行产品开发的研究,1963年3月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工作。

江苏省轻化工业厅选中了无锡一家具有一定技术力量、设备在理论上和酶制剂生产比较接近的企业——无锡抗菌素厂,进行试生产。1963年10月,工厂派出周涌根、毛乃仁等5位工人和技术人员参与攻关。面对全新的行业、全新的课题,参加应用实验的“土包子”技术人员硬是凭着一腔热情,攻克了包括酶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最难以控制的染菌关在内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借助江苏省轻化工业厅科研所的设备进行中试研究并取得了成功。1964年6月,在企业和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在无锡抗菌素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罐酶制剂产品BF7658淀粉酶,填补了我国酶制剂生产的空白。

无锡酶制剂厂前身——抗菌素厂挖掘潜力,扩大产品品种,《无锡日报》1963年2月13日专门作了报道

1965年初,无锡市轻化工业局为了加快酶制剂的生产,决定将抗菌素厂并入无锡第一制药厂,轻工业部也为此特别拨款10万元以新建酶制剂生产车间。由于产品单一、发酵水平低,每生产1公斤产品还得亏本10元,生产难以维持。

1965年7月,无锡第一制药厂划属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该公司以酶制剂不属于医药产品拒绝接收,其实主要原因是产品还处于亏损状态。酶制剂工业的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重要抉择。市轻化工业局果断决定单独成立酶制剂厂,当时厂址仍设在第一制药厂内,员工仅40人。但这一步,却为中国酶制剂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为了扶植酶制剂的发展,市计委、市轻化工业局决定将酶制剂厂并入无锡酒厂,其战略目标是利用无锡酒厂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实现酶制剂的产业化。

无锡酶制剂厂生产区

当时筹建面积650平方米、年产100吨BF7658淀粉酶的生产车间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得到基建拨款。于是只能通过小型技措贷款获得14万元,在酒厂的大修理费用中挤出4万元,加上其他拨入款5万元。在650平方米生产车间的建设过程中,全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战略目标。酶制剂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45倍。

尽管生产得到了发展,但当时由于技术服务力量薄弱、下游行业对新产品的认识不足等原因,产品积压现象十分突出。为了解决市场问题、拓宽应用领域,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和无锡酶制剂厂成立联合技术服务队伍,进行市场开发和应用指导,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跑遍了全国16个省市,走访了将近100家“下游”企业,很快打开了销售市场。

无锡酶制剂厂办公区

正当酶制剂生产出现良好发展势头之际,“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使企业又一次面临生死考验。1965年3月,省委决定成立几个省管研究所,其中无锡酶制剂厂和无锡酒厂将更名为“江苏省发酵研究所”,承担国家科研项目,酶制剂生产和酿酒所产生的利润不上交而用于支持研究所的发展。不久,省轻化工业厅“关于建立省管发酵研究所”的文件下发无锡市各有关部门。正在此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江苏省发酵研究所的筹办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1970年5月,考虑到酶制剂生产在企业经济分量中已经占主导地位的实际,经上级批准,原无锡酒厂和无锡酶制剂厂合并为无锡酶制剂厂,同时保留了白酒和黄酒两个车间。为了改变酶制剂单一品种生产的局面,企业内部成立了开展新产品中试的研究所,一大批无锡轻工业学院发酵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相继充实到研究所和生产系统的关键岗位。

无锡酶制剂厂职工代表大会

1976年后,各地酶制剂厂相继投产,无锡酶制剂厂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在对拳头产品BF淀粉酶、蛋白酶实行价格下调25%和37%以后,同行业的中小企业纷纷出局,连上海酒精厂也因没有能力参与竞争,在1979年将40余份销售合同转给无锡酶制剂厂承接。同年,无锡酶制剂厂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经共同努力,试制成功OUV-11黑曲糖化酶,成为无锡酶制剂厂创业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和淀粉酶产品的开发不同,无锡酶制剂厂以糖化酶独家占有和成熟的技术以及设备、人才、资金优势实现了质的飞跃。1979年生产糖化酶320吨,1980年增加到681吨,酶制剂总产量突破2000吨大关,创造了当年向国家上缴税利427万元的历史最高记录。

1980年起,无锡酶制剂厂进一步加大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品种不断增加的同时,优质产品的比例逐步提高。1981年洗涤剂用碱性蛋白酶获江苏省“四新产品”二等奖,1982年β-淀粉酶获无锡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异淀粉酶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生化试剂蛋白酶BF获无锡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黑曲糖化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获江苏省新产品奖,1986年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获轻工部科技成果四等奖,1987年食品级淀粉酶获国家新产品奖和江苏省“金牛奖”,1988年获轻工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企业成为全国同行业中唯一的国家大二型企业。

无锡酶制剂厂洗涤剂酶小试成功,《无锡日报》1981年8月13日专门作了报道

80年代后期,无锡酶制剂厂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跨越式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开始了与外企合资合作的探索。走进无锡酶制剂厂的第一家外资企业是美国星达公司,对于急需产品升级换代、急需国外先进技术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机会。1992年9月28日,由无锡酶制剂厂(股份比例51%)与美国星达公司(股份比例49%)合资组建的无锡星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无锡星达”)挂牌成立。合资公司由中方管理,以美国星达公司作价投资耐高温α-淀粉酶和高效糖化酶的生产技术为基础产品,为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过,在平稳运行5年之后,美国星达公司资金缺乏、技术后劲不足的弱点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缺乏后续技术提升,又没有资金支持,无锡星达经营濒临亏损的临界点。为了寻找出路,公司先后与国际上知名的GB公司、诺和诺德和美国杰能科国际洽谈合作问题,最后于1998年,由美国杰能科国际有限公司通过其跨国独资公司——毛里求斯有限公司出资,收购了美国星达公司的全部股权,并与无锡酶制剂厂合资组建无锡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无锡杰能科”),由外方控股并实施管理。

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员工在自动化控制室操作和交流

2000年起,企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经过两次断臂求生式的产品结构调整、资金整合和人员重组,企业逐步走上正轨。2005年,美国杰能科国际收购无锡酶制剂厂的全部股权,企业由中外合资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从此一个以无锡酶制剂为基础的国际跨国公司闪亮登场。

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职工餐厅

从新工厂落户新区到现在已经过去10多年,尽管期间企业投资方及企业名称有所变更:2006年,因美国杰能科国际被丹麦丹尼斯克成功收购,无锡杰能科成为丹尼斯克在华企业;2009年为适应销售战略目标,企业名称变更为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杰能科(中国)”);2010年因丹尼斯克被美国杜邦公司成功收购,企业又成为世界500强之一的杜邦旗下在华企业。

杰能科(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门

10多年来,杰能科(中国)从一个刚刚扭亏为赢的企业发展成为无锡新区规模以上重点企业,人均创利名列前茅。企业团队在负责人高志江的带领下,正朝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

无锡杰能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奔向新时代马拉松接力长跑活动

《无锡工业企业发展亲历记》(1949-2019)登载回忆录文稿423篇,字数222万字,照片2088张。想阅读本书文章,请关注“呼唤遥远”近期在今日头条上的连续推文。

首次添加免费领取喷剂小样

客服微信:9958874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